首页 > 在线课堂 > 专家文稿 > 养殖技术 > 水产 正文

池塘养殖主要方式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22-08-24 

高扬   兴庆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    研究员

2022年8月23日

1、常规池塘养殖

常规养殖池塘结构主要包括塘埂、池坡、塘底及进排水系统等。塘埂是池塘的轮廓基础,一般选用匀质土筑成,其结构对于生产和提高养殖效果均有较大影响。埂顶的宽度应满足拉网、交通等需要,坡度大小要视情况决定。主要受池塘土质、池深、护坡和养殖方式等影响。池塘底部不仅要平坦,还应有相应的坡度,并开挖相应的排水沟和集水坑,以实现池塘排水、水体交换和捕鱼的目的。池塘的进水设施一般有进水控制闸门、进水管、防逃网等;排水设施一般有排水井、防逃隔网、排水闸、排水管等。常规池塘养殖是目前主要的养殖方式,占80%左右。其中还包括山塘养殖、盐碱池塘养殖等。

2、设施工程化池塘养殖

(1)池塘内循环:主要包括池塘“水槽式”养殖和池塘“零排放”圈养方式。

池塘“水槽式”养殖,俗称“跑道鱼”养殖,是指通过改造将已有的传统池塘分割为两部分,一部分为小水体养殖区,即“水槽内”,通过借助增氧和推水设备模拟出常年流水环境,开展多品种高密度养殖,通常占总水体的5%-10%;另一部分为大水体区域,即“水槽外”,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,促进大小水体水循环,并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,通常占总水体的90%-95%。

池塘“零排放”圈养技术与模式主要由圈养桶、增氧系统、集排污系统和净化系统等部分组成,通过在池塘中构建圈养装置,把主养鱼类圈养在圈养桶内养殖,并通过圈养桶特有的锥形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、粪污等废弃物送入尾水分离塔中进行资源化再利用,具备清洁生产、提升养殖容量、降低病害发病率、提升产品质量、降低人力、水资源等生产成本、提升养殖效率等多重特征。

(2)池塘外循环:主要包括池塘循环水养殖和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。

池塘循环水养殖目前采用较多,较成熟的为三级循环水处理模式。该模式下排放的养殖尾水经过一级、二级和三级净化池处理后可实现循环利用,减排减污的效果较好。在三级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中将传统排水渠升级为生态沟渠,采用“三池两坝一湿地”连片进行养殖尾水处理,“三池”即沉淀池、曝气池和生态池,“两坝”即两条过滤坝,“湿地”即湿地生态沟。养殖池塘尾水排放至渠(管)道,通过尾水收集渠(管)道将养殖尾水进行收集,经沉淀、过滤、曝气、生物净化等处理,最终实现处理后的尾水重新用于水产养殖。

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方式,具有集中连片、立体、集约等特点,配套系统包括进排水系统、干湿分离系统、杀菌系统、供氧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。该养殖系统产生的尾水经多级沉淀后,可集中收集残饵和粪便,进而做无害化处理,从而去除尾水中的悬浮颗粒,再排入池塘。充分利用大面积池塘进行缓冲和水处理,不仅可以减少池塘积淤、促进生态修复,还可以降低养殖造成的污染。

3、渔农复合池塘养殖

(1)池塘鱼菜共生: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种养界限,通过相关技术,实现了水产养殖与蔬菜栽培的共生,从而使鱼、植物和微生物三者达到生态平衡,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模式。主要常采用的模式有直接漂浮法、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、水生蔬菜系统等。

(2)池塘渔农共作(池塘与稻田耦合):该模式是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,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。目前,通过转型升级和新一轮高效发展,该模式已成为中国广泛推广的生态养殖方式之一,一改之前单一的稻鱼模式,逐渐形成稻鱼、稻蛙、稻贝、稻蟹、稻虾、稻鳖及综合类等多种模式。

(3)池塘渔农轮作(池塘藕鱼轮作):池塘藕鱼轮作是一种采用较多的新型生态立体养殖模式。其具有投入少、效益高、有利于池塘环境改善的优点。效益方面,藕和鱼的单产均得到了提高,经济效益也明显上升;生态方面,鱼藕养殖有利于塘底泥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与活性的提高,促进了鱼、藕的生长,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模式。